扇平森林生態科學園

咖啡花  特寫(蕭秀霞 攝)
咖啡花 特寫(蕭秀霞 攝)
鮮豔欲滴的咖啡果實(蕭秀霞 攝)
鮮豔欲滴的咖啡果實(蕭秀霞 攝)
開滿枝條的咖啡花(蕭秀霞 攝)
開滿枝條的咖啡花(蕭秀霞 攝)
咖啡花  特寫(蕭秀霞 攝)
鮮豔欲滴的咖啡果實(蕭秀霞 攝)
開滿枝條的咖啡花(蕭秀霞 攝)

濃醇香回味無窮~~咖啡


文:扇平志工

 

    早期咖啡果實被拿來食用及釀酒,後來發現種子具有興奮作用,因此被用作提神藥,再經不斷改良後作為飲料,隨著烘焙技術的發展,其味香苦頗受歡迎,目前其消費量與茶、可可並列世界三大飲料。

    咖啡主要產於中南美洲,巴西是世界最大的輸出國。台灣的咖啡於1884年由英國商人從菲律賓引入,至日治時期栽種面積曾達200餘公頃,後來因國人多喝茶,且咖啡經營成本過高,咖啡園大多荒廢,直到近年來喝咖啡的人口增加,才又帶動本土栽種的風氣。

   阿拉伯咖啡(阿拉比卡咖啡)又稱小果咖啡(Coffea arabica)、賴比瑞亞咖啡(大葉咖啡)又稱大果咖啡(Coffea liberica)、羅布斯塔咖啡(剛果咖啡)又稱中果咖啡(Coffea robusta),此三種為世界三大咖啡樹的原生種,其中以阿拉伯咖啡的品質風味最佳,咖啡因含量也較少,種植面積最多,約占全世界的70%。一般大家熟悉的「山多士」、「曼特寧」、「摩卡」、「藍山」等都是屬於阿拉伯品種的優質咖啡豆。羅布斯塔咖啡產量次之,咖啡因含量為阿拉伯的一倍。而賴比瑞亞咖啡,因產量極少,大多僅供當地人飲用。

    咖啡樹是茜草科咖啡屬的常綠植物,開花時,由一叢叢的小白花間不時傳來清香;枝條上橢圓形的果實紅紅綠綠,色彩繽紛,由綠轉紅時果實便已成熟。成串生長在枝條間,因成熟期不一致,需以人工採收,很費人力。採收的果實先去除果肉、經過洗淨、烘乾、去殼、烘焙及除膜等繁雜手續,就變成咖啡豆了,而烘焙設備的好壞、時間及技術與儲存是決定咖啡品質的重要關鍵喔。

    園區內可以在餐廳、藤川附近及步道上常見到阿拉伯咖啡樹。喜歡咖啡瀰漫在空氣濃郁的香,那麼進入園區可以依循花香,也可由成熟的紅果的導引來認識它們在山野的容顏。

5月